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导致世界经济前景黯淡。疫情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的未来发展也受到多方关注。
作为一项重要的国际倡议,“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当然不可能脱离时代大环境。受到各国旅行禁令、社交隔离、人员流动限制等防疫措施的影响,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遭受冲击,许多“一带一路”大型基建项目暂时处于停摆状态,为“一带一路”整体建设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然而,就在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战胜病毒以及减轻疫情带来的影响之时,国际社会一些“有心之士”却开始借机抹黑和唱衰“一带一路”倡议,渲染其为新冠病毒的帮凶,指责其成为病毒传染的主要渠道,并夸大其未来发展的脆弱性。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已有多家西方媒体和智库机构发布所谓新闻评论或报告,恶意唱衰“一带一路”的未来发展。
事实上,自“一带一路”倡议诞生之日起,这项由中国首先发起的旨在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国际合作倡议,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和部分发达国家的广泛欢迎,也遭受到部分西方势力的无端质疑和污名化操作。不过,当下“一带一路”建设的现实发展态势难孚唱衰者之望了。
早期成果效应显现
尽管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一带一路”建设的韧性不容小觑。据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对“一带一路”投资保持增长,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对52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42亿美元,同比增长11.7%。而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尽管今年一季度外贸进出口整体呈下降态势,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贸进出口保持增长态势,进出口总额合计2.0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高出中国外贸增速9.6个百分点,占比达到31.4%。这些数据不仅显示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活力,同时也为全球经济提振信心。
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效应也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得到有效呈现。由于疫情导致国际海运和空运或价格上涨或停运,陆上丝绸之路核心要素之一——跨境铁路货运服务在此期间扮演了尤为突出的持重角色。
以经由中亚连接中国和欧洲的中欧班列为例,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统计,今年一季度中欧班列共开行1941列,发送17.4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5%和18%,而4月份班列开行数量则达到979列,运送货物8.8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46%、50%,综合重箱率97.8%,创单月纪录新高。中欧班列在疫情期间的稳定运行,对稳定国际供应链,助力全球共同抗疫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危机中寻求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给当下的人类社会日常生活带来重创。在适应疫情所带来的生活变化的同时,人类对于如何减轻疫情影响和实现社会进步的思考也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发展带来契机。
首先,“一带一路”倡议中所提倡的卫生健康国际合作再次被提上重要日程。事实上,早在2016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发表演讲时便提议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医疗卫生合作,以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的健康卫生水平为目标携手打造健康丝绸之路。2017年1月18日,中国政府与世界卫生组织签署了双方关于“一带一路”卫生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深刻影响,也让我们切实认识到布局人类长远卫生健康事业的迫切性及重要意义。前不久,习近平主席应邀同意大利总理孔特通电话时,再次提出了合作构建健康丝绸之路的理念。
这一理念完全符合“一带一路”倡议所倡导的促进人类社会共同进步的原则,在疫情中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可。疫情期间,中国也广泛践行了这一理念,派出多批有实战经验的医护人员赴“一带一路”沿线疫情重灾国进行抗疫援助。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中国还调配大批医疗物资支援疫区国家。可以说,合作打造健康丝绸之路,不仅为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提供了新思路,也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发展开辟了新的合作空间。
第二,疫情给人类社会日常生活带来了不便,却为数字丝绸之路发展带来机遇。疫情期间,受人员流动限制等因素的影响,数字经济和数字技术越来越多的介入到我们的生活。从以网上购物为代表的电子商务的爆发式增长,到保护公众减少感染风险的手机应用程序的广泛推广,追踪疫情再到各种形式的跨境视频会议云论坛、云展会的举办,疫情让经济活动和消费模式的数字化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也为各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动力。而目前大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化发展程度和相关基础设施还存在广阔的提升空间,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特征之一,数字化发展也必然会成为未来“一带一路”倡议发展中最为亮眼的增长点之一。
此外,纵观历史,世界经济在每一次经历全球性危机之后往往都会伴随强劲复苏。而此次新冠疫情之后,“一带一路”倡议很可能会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抓手,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其中。而届时,以健康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为概念的电信、公共卫生设施、数字基础设施、人工智能等领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必然将迎来新的投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