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闻中心

轨道交通行业危中见机

来源:
国际工程与劳务
浏览量

为促进经济复苏,全球多个国家重拾金融危机时期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出台多项经济刺激计划,包括降息、提供补贴、减税降费、提高支出预算等。历史表明,每当在经济出现危机时,政府就会通过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通过增加基建投资,一方面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增加相关产业需求,促进大宗物资贸易、装备制造业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够改善落后的基础设施,提高经济发展效率,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绿色交通基础设施,产业链长,带动效应强,社会效益明显,非常有利于提升经济运转效率,改善投资环境。

 

微信图片_20210125102203.jpg

 

事实上,目前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出台了包含轨道交通在内的多项基础设施投资计划。欧盟在2021财年预算中为《连接欧洲设施》提供30亿欧元的资金支持,用于先进、高性能交通基础设施连接项目。

另据法国媒体报道,为提振经济,欧盟将在未来10年投资1.1万亿欧元,新建18250公里的高铁网,联通欧盟各国首都,提振经济的同时加强欧盟内各国的联系和凝聚力,以实现欧洲统一和复兴。根据ENR统计,国际工程承包行业中交通运输板块营收连续多年维持在1500亿美元水平,居各行业之首。可以预见,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包含轨道交通在内的交通运输行业仍将是国际承包市场的主要构成,前景乐观。 

绿色环保交通理念助推轨道交通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能源消耗过大,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突出,各国政府逐渐把绿色环保的公共交通作为主要发展方向。而以电力牵引为主的轨道交通在解决城市拥堵、环境保护、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尾气污染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同等运力下,铁路客运CO 排放量大约是公路客运的1/4,铁路货运CO 排放量大约是公路货运的1/31,占地面积仅为公路的1/3-1/2;城市轨道交通单位公里能耗相当于小汽车的1/10-1/8,公交车的1/2,噪音比道路交通低5dB-10dB。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绿色出行理念不断加强,轨道交通成为各国发展绿色高效公共交通的必然选择。

疫情期间铁路运输的可靠性表现突出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球航运和海运遭受毁灭性重创。铁路运输系统虽然也受到一定影响,但是小得多。     

据美国铁路协会统计,2020年美国铁路货运量同比整体下降16.1%,不像航运和海运那样断崖式下跌。中欧班列发挥了亚欧大陆各国携手抗击疫情的“生命通道”和“命运纽带”作用,今年前三季度累计开行8751列,同比增长46%,发送集装箱7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1%,在运输抗疫物资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客户目睹了铁路运输较之于海运和空运的可靠性。铁路在关键时刻保障了防疫、民生、医疗等重要物资供应畅通,有效服务居民出行和维护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是疫情危机期间货运物流运输的基石,体现了骨干交通运输地位,从而增强了客户使用铁路运输服务、政府改善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的决心。

可以预期,在后疫情时代,各国政府将首先考虑进一步加大对轨道交通项目的投入。

境外轨道交通市场开发建议

目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国仍然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疫情过后全球治理秩序、经济发展、国际局势必将面临着新的变化,国际轨道交通市场仍然具有乐观的前景。面对新的情况,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要积极应对,提前筹划,为后疫情时代中国轨道交通产业更大规模“走出去”做好准备。

一、要做好市场谋划,选准重点国别

要找到市场开发的切入点,把市场开发融入到当地防疫抗疫的行动中,把轨道交通做成能让所在国经济快速回暖的项目,做成能够拉动所在区域科技进步的项目。要关注国际政治形势变化,顺应大气候,构建小气候,让项目所在地区官员和民众热爱中国技术、中国产品,热爱中国。要宣传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关心项目所在国政府迫切改善民生的愿望,充分用好中国政府提供的融资优惠政策和其它支持措施。

二、构建项目合作平台,做好统筹协调

轨道交通产业链长、系统复杂、涉及面广,建设铁路关系到区域发展大局,公众关注度特别高。为了推动中国轨道交通在后疫情时代更好地“走出去”,建议政府和行业从宏观层面进行产业布局,做好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构建权威性较高的合作平台,设立专职机构,建立协调机制,在法律、政策、国际合作、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

按照整体部署制定相关规划,有效协调和整合各种资源,充分发挥中国的资金、技术、成本优势,推动中国轨道交通标准、技术、装备打包联动“走出去”,集中力量办大事,汇聚集体智慧,共同开拓市场。

三、搭建产业联盟,实现合作共赢

建设轨道交通项目规模大、周期长、技术要求高,这决定了单靠某一个企业的力量不容易推动。必须联合设计咨询、施工建设、装备制造、运营维护、银行财团等行业优质企业构建国际化产业联盟,通过整合优质资源,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才能提高国际竞争力。

近几年,中国轨道交通成功“走出去”的案例不少,如雅万高铁、中老铁路、巴基斯坦拉合尔橙线等项目,无一不是建立了企业联盟。我们应该认真总结这些中国轨道交通走出去的经验,梳理出搭建产业联盟的框架,建立企业前期工作贡献补偿机制、后期运营维护管理机制,实现优势互补,最终赢得项目。 

四、坚持设计咨询先行,引导规划创造项目

在境外轨道交通项目市场开发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中国企业在技术和成本方面的优势,多渠道多途径收集信息,积极主动参与目标国的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和战略研究,深入分析项目所在地的资源、环境、地缘、产业、政策,加强市场调研,主动提供培训,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的沟通, 深入了解当地交通需求,因地制宜制定适合当地发展的轨道交通类型和方式,从技术、装备、设计、建造、运营等方面提供全过程规划,以设计咨询为先导,实现设计引领、技术带动,实现施工建设、装备制造、运营维护的全产业链输出。

五、重视国际化人才培养,加强本土化思维

虽然我国轨道交通技术领先、运营管理经验丰富,但宏观上说,真正“懂技术、通语言、会管理、善经营”国际化专业人才还是明显不足,各企业都感觉缺少通晓国际经济运行规则、熟悉国际工程招投标流程、善于做好运营维护服务、具备国际化视野的轨道交通专业人才。

因此,需要国家、行业和企业共同努力,找准培养目标,创新培养机制,开展国际合作,加速培养人才。不同国家的技术标准、政策、法律法规、经济、需求等差异较大,在境外做项目需要本着本土化思维,实施本土化运作,尊重本地文化,满足本土国情和需求,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与当地人凝聚共识、共同成长、共同发展,实现责任共担、共生共存、互利共赢。

六、树立品牌工程,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我国轨道交通技术在国际上领先时间不长,品牌还不够响亮,部分地区还缺少代表中国水平的品牌工程,中国标准普及力度不足,在境外面临公众舆论压力。需要国家、行业组织、企业通力合作,在宣传素材、国际交流、技术培训等方面做更多工作,对境外在建项目、运营项目通过邀请政府、媒体、公众参与体验,对中国相关技术成就进行科普宣传,树立品牌。要加强与智库、与咨询机构的合作,围绕“民心相通”多做文章,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优化外宣策略和方式。我们推进的项目要切实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当地人民生活,促进当地生态环境保护。

七、重视疫情影响带来的国际轨道交通企业并购机遇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美洲、欧洲、亚洲其它国家部分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因客流大幅下滑、入不敷出,经营出现困难,这为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带来难得的跨国并购机遇。中国企业可通过调研找准目标,结合自身战略布局,对国际上有潜力的轨道交通设计咨询、制造、建设、运营企业采取参股、并购等方式,整合技术、资质、品牌资源,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近期一家中国公司收购德国Logo Motive GmbH公司已经获批,就是很好的案例。这家德国公司是国际上较为知名的轨道交通车辆设计公司。通过这次并购,该中国公司完成了轨道交通投资、设计、制造、建设、运营的全产业链布局,提升了竞争力。

 

版权所有 © 中国沈阳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地址:中国沈阳东陵区(浑南新区)长青南街19号   支持IPv6
联系电话:0086-24-88512877  传真:0086-24-88507077  邮编:110168   
ICP备案号码:辽ICP备17010241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