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已有逾百个国家被波及,确诊病例总数超过10万。当前,中国战“疫”工作捷报连连,多地宣布“清零”喜讯,欧洲各国形势却不容乐观,加速蔓延趋势明显。世卫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最严重的10个国家,欧洲独占5席。其中,意大利、法国和德国的情况尤为严峻。西班牙、瑞士、英国、荷兰、比利时、挪威、奥地利等国亦有数百人确诊。
欧洲新冠肺炎疫情形势趋紧
意大利死亡病例激增,成为中国外疫情最为严峻的国家。据报道,10日意大利新增977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确诊10149例,新增死亡病例168例,累计死亡631例。
法国累计确诊病例也已达1784例,包括卫生部长、文化部长在内的多名高官确认感染。法国卫生部表示法国当前已处于疫情“第二阶段”,国内聚集性感染频发,恐难避免疫情大规模传播。
德国全面排查力不从心,疫情扩散风险上升。日前,德国联邦疾控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将民众健康风险等级由“中等偏低”上调至“中”。德国确诊患者已达1524人,疫情已扩散至全部16个联邦州。在疫情最严峻的北威州,“1号病患”曾于2月15日参加当地狂欢节活动。与其一同参与狂欢节活动的逾300名民众中已有多人确认感染。卫生部门表示对所有接触者进行逐一排查的可行性较低。
多管齐下,欧洲各国抗疫措施不断升级
在疫情暴发初期,防控重点聚焦切断输入性感染源。意大利在2名中国游客确诊后,即宣布暂停所有往返中国的航班。德国要求所有发现疑似病例的飞机必须在汉堡、杜塞尔多夫、法兰克福、慕尼黑和柏林等五大定点机场降落,并在机场设置专门隔离区域,随后又加强了所有出入德国的路径管控,要求来自中国、韩国、日本、意大利和伊朗的旅客必须填写信息登记表,安排来自阿富汗、巴基斯坦、土耳其和伊朗等疫情严重或不明朗国家的难民优先进行病毒检测。
疫情加速蔓延,防疫重点转向遏制本土传播。意大利“封城”措施由北部地区扩展至全境,要求民众除非必要,取消一切旅行计划。法国政府亦对疫情较为集中的瓦兹省和上萨瓦省的多个市镇进行管控,包括关闭教学机构、取消大型集会、限制居民出行等。在法国全境禁止举办超过五千人的室内活动及部分室外活动。德国内政部建议取消所有逾千人的大型活动,并出台大型活动风险评估准则,取消柏林国际旅游交易会、科隆国际五金博览会、国际健身健美及康体设施展览会等大型活动。
加强医疗防护物资管控,优先保障本国供给需求。随着确诊人数的不断攀升,多地防护及消毒用品脱销,法德两国相继出台相关防疫用品的出口禁令。法国政府征用全部口罩及相关生产设备,供医务人员与感染者使用,并规定普通消费者在购买口罩时必须出具医生处方。德国内政部宣布暂时禁止出口护目镜、口罩、防护服、手套等医疗防护装备。
欧洲防疫工作面临现实性和体制性多重难题
地方政府各自为政加大政策落实难度。由于社会体制、文化、经济和医疗条件各不相同,欧洲各国难以全面推广统一的防控措施。即使在一国境内,中央政府的防疫决策也往往在各级地方政府手中大打折扣。以德国为例,根据德国基本法,公共卫生属于各联邦州管辖范畴。联邦卫生部及其直属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为各州提供科学决策支持,但无法强制各州落实执行。如德国内政部建议取消全部逾千人的大型集会活动,但当前仅有巴伐利亚州确认将遵照执行,其他各州仍表示需要进一步评估。
封锁管控不彻底,申根境内人员自由流动加大疫情防控难度。意大利是欧洲最早宣布暂停往返中国航班,也是最早采取封城措施的国家,但依然发展为欧洲“重灾区”。究其原因,航班停飞看似降低了输入性感染的风险,但实际上导致意大利丧失了甄别和管控的主动权。申根区内人员可自由流动的现实,使得疫情高风险地区的人员可转由其他欧洲国家入境,再通过火车等途径赴意。航班停飞并无实际意义,反而加大了意大利政府防疫工作的难度。此外,法意两国所谓的“封城”措施也并不彻底。管控区域内,公共交通设施未停运,民众出于工作、返家等理由依然可以自由出入。因此,看似升级的防控措施究竟能发挥多大效用依然需要打一个问号。
民众佛系心态难动摇,政府防疫措施尚需打破文化壁垒。与各国政府不断升级的防控措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意大利广场上的谈笑风生、德国球场上的万人狂欢以及法国街头熙攘的游行示威。如前文所述,意大利和法国均开始实行封锁管控措施,德国政府亦呼吁民众减少出行,但民众在无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外出社交、集会的现象依然屡见不鲜。新冠肺炎疫情在欧洲加速蔓延、无症状感染者频现的现实显然仍未撼动欧洲民众“生病的人才需要戴口罩”的防护理念。